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系统科学   80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89篇
综合类   1458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海上突发事件多物资应急调度存在优先权的问题,考虑到应急反应基地的运力无法满足将应急物资一次性运往事故点的要求,构建了有限运力下,满足各种应急物资应急限制期的前提下,使应急物资运输总时间最短的多物资调度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定量分析旅客运输需求及其可替代性,利用集对分析原理,从旅客运输需求可替代性影响因素即旅客运输需求特性分析入手,建立替代模型,来定量研究在弹性需求下旅客运输需求的可替代性情况。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需求替代模型具可行性和实用性。该研究可为运输企业合理安排客运产品结构、积极引导客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政府预算平衡条件下,构建包含政府和双寡头交通工具生产商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间效率差异以及负外部性差异对低碳交通领域政府碳税和补贴规制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碳技术开发成本的不断降低,政府对传统高碳交通企业的最优碳税强度不断增大,而对低碳排放技术生产企业的最优补贴强度先提高后降低,成倒U型关系。政府参与市场规制是解决市场失灵、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有效途径,但应根据低碳技术发展水平合理配置碳税与补贴两种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14.
郭琳 《河南科学》2014,(4):583-587
以秦岭山区的某3家市级客运企业为例,通过改进C-D生产函数理论,建立客运安全投入绩效模型,利用计算数据分析安全投入对产出绩效的影响大小,为企业调整安全投入的分配比例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研究发现,山区中小城市的客运市场不同于大城市,现阶段政府的安全投入比较稳定,虽然安全产出增幅较小,但对客运安全仍然起到引导和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地下交通废气排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地下交通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对人体的影响,CO2,NO2,PM以及SO2等地下交通主要污染物会造成心脏功能的风险,并在短时间内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肺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尤其会对儿童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其次结合国外典型的实验研究,对地下交通污染对人体可能造成的疾病和健康影响进行了数据分析,对地下交通废气排放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说明,总结出隧道内的空气中,对使用者影响最大的是颗粒物(包括粗糙、细小和细微的颗粒物)、CO和NO2。最后从外部居住区和内部使用人员2个方面总结了地下道路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指出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地下交通释放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准确测试,对儿童的健康影响需要进行直接相关的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分子模拟方法对共价有机骨架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OF)/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CNT) 复合材料 COF@CNT 中锂离子 (Li$^{+})$ 的吸附与传输特性开展研究, 明确了 Li$^{+}$ 的吸附位点与吸附顺序, 得到了相应的吸附能, 并观察 COF@CNT 的表观形貌变化. 当达到饱和吸附状态时, COF@CNT 的体积变化率仅为 0.25, 平均电压保持在 2.00 V 以上, 而理论容量则高达 1 402.47 mAh/g. 此外, Li$^{+}$ 在 COF@CNT 内部的电导率大于其在单纯 CNT 中电导率的实测值. 模拟结果可为此类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较低;随着紊动强度增大,水沙界面切应力随之增大并促使泥沙悬浮,污染物与悬浮泥沙颗粒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流速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较为复杂。泥沙静止时,流速的增大会减小边界层厚度,增大水体溶解氧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并使污染物在水体里的扩散由分子扩散转变为以紊动扩散为主,增强污染物在水-沙界面的交换通量,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的分配产生影响;随着流速进一步增大,床沙逐渐起动、悬浮,此时除上述因素外,泥沙运动状态、悬浮颗粒间碰撞强度、悬浮物的絮凝等均会对泥沙吸附/释放污染物产生影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泥沙运动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所得结论仍存在分歧。相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均做了较大简化。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水沙运动及其化学生物过程等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的分配作用机理和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机理是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Unexpected observation of freshwater invertebrate Daphnia magna in temporary rock pools on a small island off the Norwegian Atlantic coast confirms colonising ability, mediated through avian dispersal. Robust diapausal eggs of D. magna pass the gut of migrating geese and subsequently hatch in environments where such waterfowl forage and rest along migrating routes. The incubation experiment demonstrates that decomposing fecalia of geese constitute sufficient feed to support developing populations of D. magna in experimental oligotrophic conditions. The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D. magna is highly adapted for colonisation of temporary pools north of the Arctic Polar Circle, with excellent tolerance to low temperatures. Discussion part I relates the findings to published evidence on avian transport of invertebrate propagules, such as correlations between migration patterns of waterfowl and 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aquatic invertebrate diversity. Discussion part II reflects on academic cultures, epistemological aspects of natural history reporting, the presence of a whale cadaver as an ecological indicator and the relevance of simple observ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further discourse.  相似文献   
20.
自2013年1月26日织金站办理铁路旅客运输业务以来,织金站旅客运输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与运能不足、车站设施设备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织金站客运服务系统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织金火车站的运能、客运工作人员及相关客运设施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列车的行车组织及完善设备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